混凝土界最偉大的進步之一,就是不用瞎蒙混了

知乎日報 · 2015-05-29 09:14

  二十世紀后半葉混凝土業(yè)界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讓混凝土技術成為了一門材料科學,通過材料科學、化學、結構工程、工程力學等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科研工作者們的不懈努力,我們終于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描述、研究、預測、評估混凝土這個非常復雜的材料,混凝土也像高性能陶瓷、高性能合金、高分子聚合物、高性能塑料等等工程材料一樣,成為材料科學新的研究對象。

  在這之前,我們只能靠經(jīng)驗蒙。蒙的結果有時候還可以,但更多的時候是慘不忍睹的。很多混凝土結構十年不到就出問題了,要么鋼筋銹蝕,要么堿骨料反應嚴重,要么表皮全開裂,要么抗?jié)B性能降低到不能接受的地步……為了維修這些出問題的混凝土結構,我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金錢。而且由于基礎設施建設的規(guī)模一般都比較龐大,很多時候真的是「拆了東墻補西墻」,剛剛修好這邊,那邊又不行了。

  僅以美國為例,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04年美國全國用于維修混凝土結構的投資高達200億美金,而因為混凝土中的鋼筋銹蝕造成的拆除、重建、維修、加固等損失更是高達一年1200億美金。更重要的是,因為總的資金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資金用來維修舊的出問題的混凝土結構,意味著就沒有錢建造新的混凝土結構了,社會急需的新道路、新橋梁、新水壩很可能會因為資金緊張而無法完工。如果不修舊的,舊的就會出問題,橋會塌,大壩會崩潰;如果修舊的,那就沒錢建新的,就無法用基礎設施來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進退兩難,舉步維艱,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當初設計建造的不科學。

  事實上,混凝土工業(yè)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產(chǎn)業(yè)之一,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產(chǎn)業(yè)之一,也是全球消耗自然資源最多的產(chǎn)業(yè)?;炷潦侨虍a(chǎn)量最大的工業(yè)品,每人每年平均三噸。水泥廠生產(chǎn)水泥的化學反應需要高溫,化學反應本身再加上燃料的燃燒,每生產(chǎn)一噸水泥就要釋放一噸的二氧化碳,這還是技術比較新、設備比較好的水泥廠;對于那些陳舊的小水泥廠,可能附近整個地區(qū)都會是灰蒙蒙的。

  消耗了這么多的自然資源,排放了這么多的溫室氣體,順帶著污染了水泥廠周圍的環(huán)境,最后弄出來一堆用不了十年二十年就會出問題的產(chǎn)品,壞掉了還沒地方扔,全變成了建筑垃圾。至少在我看來,這是赤裸裸的對人類的犯罪,是堅決不能接受的。

  也許你會說,沒覺得有那么多混凝土結構十幾年就不行了,也沒見過壞的不像樣子的混凝土結構,為什么呢?因為很多其它原因,你身邊的很多混凝土結構不到十幾年就已經(jīng)被拆掉重建了,又一次為GDP的增長做貢獻去了。

  也許你會說,關我什么事兒呢?十幾年后的事情十幾年以后再說,我先干我這個工程,拿到錢再說。如果您這么想,那我也沒辦法。但是我知道,那些造三鹿奶粉、蘇丹紅食品的肯定也是類似的想法。

  某種意義上,加固維修的巨額花銷都是在為當初設計建造時候的錯誤買單。如果當初工程師們能夠蒙的好一點點,就能為現(xiàn)在節(jié)省這每年上千億美金的開支。顯然,蒙是不靠譜的,我們需要比蒙更好的方法。什么是更好的方法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有的人會殺雞宰羊,放鞭炮,挑好日子,不讓女性朋友下工地,他們認為這樣就會避免工程事故,提高工程質(zhì)量;有的人依靠經(jīng)驗,一切以老把式、老師傅教的為準,以前都是這樣干的,所以這次也一樣;還有些人會依靠科學,用化學、力學的知識來解釋問題,用實驗、分析來解決問題。

  也許這三種辦法都可以奏效,但顯然它們的成功率和可以達到的上限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認為第一種比第三種還要好,顯然我們也沒有進一步對話的必要了。

  什么是科學的方法?科學就是以事實為根據(jù),以實踐為標準。

  看不清微觀結構?我們就用顯微鏡,甚至電子掃描顯微鏡。搞不清水化機理?我們就用純的C3S、純的C3A……每一個化學成分都單獨測試。搞不清反應的流程?我們就用核磁共振,監(jiān)控每一個我們感興趣的反應。

  不確定長期的抗凍融性能?那就把試件在冰箱里反復凍融好幾個月。不確定長期的堿骨料活性?那就在把試件在氫氧化鈉溶液里泡兩年。不確定長期的硫離子侵蝕?那就把試件在不同的硫離子環(huán)境里監(jiān)控五十年。

  這是一張數(shù)據(jù)圖,注意看橫坐標,最大值是45,單位是年。[Page]

  美國內(nèi)政部復墾局負責美國西部的水利工程建設,為了解決混凝土水壩抗硫離子侵蝕的問題,他們在二戰(zhàn)時展開了這項實驗,實驗的數(shù)據(jù)采集一直持續(xù)了四十多年。這四十多年的堅持,不僅僅能幫助內(nèi)政部興建維護混凝土水壩,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我們對混凝土抗硫離子侵蝕的第一手資料。

  類似的實驗有很多,每一項實驗、每一項研究都能推進我們對混凝土材料的認知,都能修正我們的理論。千千萬萬個這樣的研究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我們的混凝土材料科學。

  根據(jù)我們已知的混凝土材料科學,我們甚至已經(jīng)有了混凝土材料的計算機水化模型。就像工程師設計結構會用 SAP2000、ETABS 或者 PKPM 等軟件分析結構的受力性能,不需要真正建造這個結構物,就能在電腦上預測結構的情況,繼而設計優(yōu)化結構設計;混凝土科學家也有相應的軟件,不需要真正的制作混凝土,就能在電腦上模擬混凝土的性能,繼而優(yōu)化混凝土的配比。

  美國商務部的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的 VCCTL 軟件就是其中之一,VCCTL 是 Virtual Cement and Concrete Testing Laboratory 的縮寫。輸入你的混凝土配比,比如水灰比、水泥用量、骨料用量等等參數(shù),輸入你的水泥的化學成分,輸入你的 SCMs 的成分,輸入外加劑的種類、劑量,輸入環(huán)境參數(shù),就可以模擬混凝土的水化反應。你甚至可以輸入顯微鏡照片,直接輸入第一手的化學成分信息。

  模擬水化反應,得到模擬的水化微觀結構,繼而輸出混凝土的強度、彈性模量、抗?jié)B透性能等等。通過這些分析結果,優(yōu)化混凝土配比,然后再模擬測試,然后再優(yōu)化再測試。雖然這不能代替現(xiàn)場實驗,但是這可以指明現(xiàn)場實驗的方向,而且節(jié)省了實際實驗的時間和費用。

  也許你覺得這些不夠科學,沒錯,如果你像謝爾頓那樣執(zhí)著的話,這些的確不像理論物理那么「科學」。但如果你放寬一點標準,混凝土科學絕對跟很多其它「科學」的「科學」程度是一樣的。

  這是貼在家里的一張海報,里面的每一個箭頭、每一根線都是好幾篇或者好幾十篇論文,很多都是 CNS,甚至有一些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成果。這是一個很直觀的科學的圖形化表述,一門科學就是由這些千千萬萬的點點滴滴組成的。

  也許你會說,雖然知道這些,但是也沒有用處,我們一樣治不了癌癥,或者,我們一樣不能保證高質(zhì)量的混凝土。沒錯,科學不是萬靈藥,偽科學或者反科學才標榜自己是萬靈藥。

  當初火藥發(fā)明的時候,很多人也覺得沒有用處,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大劉在《三體》里是這么說的:“想象一個古代的王國,他們的技術也在進步,能為士兵造出更好的刀啊劍啊長矛啊,甚至還有可能造出像機關槍那樣連發(fā)的弓箭呢,但……”大史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但如果他們不知道物質(zhì)是由原子、分子組成的,就永遠造不出導彈和衛(wèi)星,科學水平限制著呢?!?

  有時候,科學不見得比經(jīng)驗或者瞎蒙的效果更好,就像早期的火槍還不如弓弩,但它們有著不一樣的未來。因為現(xiàn)在經(jīng)驗比科學更管用,所以就嘲笑和鄙視科學,這顯然是沒有遠見的行為。人類的技術進步,最終還是由辛勤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共同推進的。

編輯:陳宗勤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nèi)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wǎng)立場。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news@ccement.com。(轉(zhuǎn)載說明
2024-10-30 2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