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根金條到商業(yè)帝國 走近華潤80年風雨故事
華潤在最近的14年中,通過持續(xù)收購,從一家主營貿易的公司,成為萬億總資產,2300多家實體企業(yè),無所不造的“巨無霸”集團,已經全方位滲透到了中國人的生活之中,并在國民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而這座商業(yè)帝國的起源僅僅是兩根金條。
華潤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31年。1931年4月25日,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中央特科人員全部暴露,處于極端危險之中。5月,中央特科改組,由陳云接替周恩來成為新特科的負責人。在陳云急需新人時,博古把自己的弟弟秦邦禮介紹給了陳云。 化名楊廉安的秦邦禮拿著陳云給的兩根金條,開始以商業(yè)工作為掩護,布置“機關”供黨開會,作為聯(lián)絡站,為黨的辦公機關租房作保,還出面“打保單”營救未暴露身份的被捕黨員。秦邦禮先后在上海開了米店、家具木器店、糖坊、南貨店、文具煙紙店。之后還到汕頭開辦中法藥房汕頭分房,建立前往江西蘇區(qū)的交通線,遞送機要文件、鈔票,護送人員從上海到蘇區(qū)。
1937年底,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作為國共合作的一個重要標志,蔣介石允許在國統(tǒng)區(qū)建立“八路軍辦事處”,1938年1月,廖承志等到香港籌建“八路軍香港辦事處”,主要任務是募金、募物,支援八路軍、新四軍抗日,秦邦禮是最早成員之一。
為保管物與金,并送到前線,1938年夏秋之交,秦邦禮受命開辦了“聯(lián)合行”(Liow &Co。),公司位于香港八路軍辦事處的辦公地點僅相距幾百米的香港干諾道的馮氏大廈,注冊資金為兩萬美元。秦邦禮初到香港時叫楊廉安,在無錫方言里,“聯(lián)合”與“廉安”發(fā)音相近,公司的名字與個人名字相關聯(lián),更像一家私人公司,利于隱蔽,這名字經過中央有關部門和武漢八路軍辦事處“長江局”的批準后開始使用了,秦邦禮當時的電報用名是楊琳。
1942年春,香港八辦撤到廣州,5月30日,廖承志等被捕,楊琳攜款離開廣州,歷經危險于10月到了重慶,完成送款與匯報工作,并在重慶八辦工作了幾個月。1943年春,周恩來讓他回華南一帶繼續(xù)經商,要他“利用合法(方式),爭取社會地位,積蓄力量”。楊琳悄悄回到廣東,把公開名字從楊廉安改為楊琳,并一直沿用到去世,他在香港重新雇工,讓聯(lián)合行的經營活動開展起來,在曲江開辦慶生行,在桂林開辦蘇新建筑材料工廠,和協(xié)成百貨公司,通過公開合法的商業(yè)活動,為黨提供經費。1944年9月,桂林淪陷,公司被查搶,楊琳率部分員工開始了再次逃難的歷程,輾轉到梧州經營桐油出口和百貨進口,此時,聯(lián)合行的主要任務是辦理出口和進口手續(xù)、出售桐油,聯(lián)系進口貨物,并負責兌換國幣和外匯,結算賬目。日軍投降后,楊琳向周恩來等匯報,尚有1000萬的貨物,在那個鈔票未貶值、商品緊缺、有貨就能賺錢的戰(zhàn)爭年代,這可不是一筆小資產了。
1946年秋,國共“和談”破裂,楊琳被召到上海,接受周恩來賦予的新任務:打通海上運輸,發(fā)展國外貿易,交流國內外物資;完成財政任務;培養(yǎng)對外貿易干部。回港后,楊琳把“聯(lián)合行”改名為“聯(lián)合進出口公司”,簡稱“聯(lián)合公司”,在德輔道香港電話公司大廈(太子行)租賃了一個寫字間,還注冊了“天隆行”,在廣州設立“天隆行”分行,用兩地公司從事香港與內地的貿易活動。
1947年圣誕節(jié),聯(lián)合公司聚會,楊琳無限感慨:“聯(lián)合公司這個名字當初是以我的名字‘廉安’命名的,現(xiàn)在,公司發(fā)展了,要給公司重新起一個響亮的名字?!睅捉浻懻?,“聯(lián)合行”改名為“華潤”。英文譯名“China Resources”,是華潤公司會計黃美嫻翻譯的,并得到了朱德總司令的批準。
1948年8月,錢之光抵達香港,公司搬家到畢達街畢達行近一層樓面,正式掛起了“華潤公司”的牌子,華潤一邊通過與東北局的貿易活動,支援國內的解放戰(zhàn)爭,一邊把客居海外的民主人士護送到東北解放區(qū),從1948年9月12日第一批民主人士上船,到12月27日,第三批民主人士所乘輪船駛出香港,華潤把數(shù)十名重要的民主人士從香港秘密送回內地,籌備召開新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為建立新中國做準備。之后又護送4批,先后把350多位民主人士和700多位文化名人及愛國華僑運回內地,保證了新中國第一屆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召開。
1948年12月18日,華潤公司法律注冊完成,第一任董事長為錢之光,總經理楊琳。
香港華潤與東北局間的貿易大規(guī)模展開了,東北地區(qū)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貨物源源不斷運抵香港,再轉到其他國家,所需要的物品(甚至包括284火車頭)都由華潤采購,香港華潤公司迅速壯大,人員增加,營業(yè)額增長,知名度提高,隨著銷售與采購范圍的擴大,“華潤”走出了香港,走向東南亞、走向英國和美國。在國內,解放軍打到哪里,華潤采購的物資就運送到哪里,不少解放了的城市,靠華潤采購的糧食、棉花、煤炭、機器恢復了生產,平抑了物價。
1949年,華潤派人打入國民黨在港的機構,成功組織招商局和兩航起義(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使13艘貨輪、數(shù)十架飛機順利回到新中國懷抱??姑涝瘯r期,反封鎖、反禁運、反凍結成為華潤的中心工作,成功采購大量軍用物資和戰(zhàn)略物資,提供現(xiàn)匯資金,沖破了重重封鎖,用貿易支援了前線。
建國后,中央對黨政香港的所有貿易機構進行了歸并,由華潤統(tǒng)一領導,奠定了華潤在中國各外貿公司在港獨家總代理的地位。1952年,中央決定將所有黨企移交國家,原屬中央辦公廳的華潤在10月歸屬了中央貿易部管理,成為了國企,貿易部還向辦公廳支付了資產評估后的收購資金,那時的華潤,已經是擁有2000萬美元資產的,在新中國外貿行業(yè)中發(fā)揮領軍作用的企業(yè)。
從1952年起,華潤一直是中國進出口貿易在港澳及東南亞的總代理,最高占到國家外貿30%的份額。作為新中國外貿規(guī)則的創(chuàng)始者,從1950年代建立起中西方業(yè)務往來渠道,1957年發(fā)起廣交會,1960年代采購糧食,解決國內糧荒,還是遠洋運輸力量的締造者和孵化者,1971年先后將自屬的半球、半島和南洋三支船隊,50艘船舶移交交通部,劃撥到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使其飛躍發(fā)展。1970年代,華潤是“三來一補”的創(chuàng)始者,國家走出去政策的實踐者,在海外設立7家地區(qū)性公司,1980年代末開始,以外資身份投資、參股內地項目,還是最早一批在香港開展企業(yè)上市的,同時在內地開展并購、行業(yè)整合,1983年,隨著香港華潤大廈的落成,“華潤公司”改組為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屬于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yè)。到2013年,在《財富》500強中排名187位。
華潤的歷史,實在就是中國現(xiàn)代史的縮影了。
編輯:曾家明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