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質量糾紛之法律探析
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帶動了商品混凝土行業(yè)的發(fā)展與壯大,但是在市場經濟中,受市場供需關系、商品混凝土自身成本等因素影響,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逐年遞增,其中又以質量糾紛案件為典型代表。建設工程是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而混凝土的質量是控制建設工程質量的核心要素,面對紛繁復雜的混凝土質量爭議,厘清該等糾紛產生的原因、責任劃分,對預防和解決該等糾紛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將從法律視角明晰混凝土質量糾紛的實質與解決途徑,以期為混凝土質量糾紛爭議解決提供幫助。
一、混凝土質量不合格的成因
混凝土質量不合格可能是賣方(攪拌站、混凝土廠商)原因造成的,如原材料、配合比及生產等環(huán)節(jié)控制不嚴;亦可能是混凝土本身無質量問題,但是由于買方(施工單位)澆筑、振搗、養(yǎng)護、現場試件管理、檢驗設備的方法等存在問題而造成。其原因構成主要以下形式:
(一)賣方原因
1. 混凝土原材料質量不合格。有些賣方(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混凝土廠商)會降低混凝土質量標準,或者使用殘次偽劣原材料生產混凝土;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格?;炷僚浜媳炔粌H決定混凝土的質量,而且在需求差異化時,更能體現混凝土賣方的競爭力,但是一旦掌握不好或者出錯則會導致建筑物出現質量問題或者引起其他糾紛;
3. 混凝土外加劑不合格?;炷镣饧觿┛梢愿纳坪驼{節(jié)混凝土的性能,在實踐中得到大量應用,但是現今市場上外加劑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若不仔細甄別,外加劑的選用、添加方法及適應性的錯誤都可能導致混凝土質量不合格或者引起其他糾紛;
4. 混凝土賣方技術人員現場跟蹤不及時、不到位。通常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如超過200m3,賣方(攪拌站或者混凝土廠家)會派工程師去施工現場監(jiān)督,以便確?;炷潦┕べ|量,但是隨著大體積混凝土客戶的急劇增多,地區(qū)重點建設工程的劇增以及受賣方工程技術人員數量的限制,有些賣方(攪拌站或者混凝土廠家)有意或者無意忽視了這一點,這也為混凝土質量糾紛的產生埋下了重大隱患。
(二)買方原因
1. 買方(施工方)未按照工序施工(如澆筑時間、流程、部位、方法等),施工方對澆筑工序細節(jié)把握不到位極易導致混凝土的強度下降,從而影響混凝土的質量;
2. 某些施工單位的工人在澆筑時為了方便,擅自向混凝土中加水澆筑,從而影響混凝土的質量;
3. 澆筑完成后,后期的養(yǎng)護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也很大,尤其是在冬季,養(yǎng)護不到位將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等;
4. 很多施工單位,尤其是較小工程的施工單位為了施工方便,將自行攪拌的混凝土同商品混凝土一起使用,從而影響混凝土的質量。
除以上原因外,天氣異常、設計不合理等因素也會導致混凝土在驗收時質量不合格。
二、混凝土質量的證據分析
在混凝土質量糾紛的訴訟過程中,舉證工作尤為重要。筆者認為,該類糾紛的關鍵證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混凝土開盤鑒定表。該文書的內容主要記載了工程的名稱及部位、混凝土的強度等級、要求坍落度、配合比編號、材料名稱、每盤材料的比率、鑒定結果等。混凝土開盤鑒定表的制作流程是:施工單位向實驗室提供混凝土申請單,實驗室開具配料單,施工單位再將配料單發(fā)送攪拌站,攪拌站打出第一盤灰進行試驗,試驗結果就是所謂的開盤鑒定表。因此,混凝土開盤鑒定表在混凝土質量糾紛中是重要的證據。
2. 試塊及坍落度檢測。按照規(guī)定,預拌混凝土交付驗收后,在工程監(jiān)理、生產單位的見證下,由施工單位按照規(guī)范要求在混凝土澆注的工程部位隨機取樣并制作試塊,經各方簽字認可。施工單位應按照規(guī)范要求對試塊進行標準養(yǎng)護,試塊應在監(jiān)理的見證下由施工單位送至有見證取樣檢驗檢測資格的單位進行檢測,試塊接收記錄由三方共同會簽。
預拌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會有坍落度損失,因此,在到達施工工地后,施工單位都會對坍落度進行檢測。試塊及坍落度檢測是認定賣方混凝土質量的關鍵證據。
3. 工地現場施工日志。施工單位的施工日志清晰地記載混凝土養(yǎng)護過程,這是認定是否由于施工單位養(yǎng)護過錯導致混凝土質量問題的關鍵證據。
三、混凝土質量糾紛的責任劃分
如上文所述,混凝土出現質量問題可能是由賣方所致,也可能由買方所致。而最終混凝土質量不合格的責任應如何劃分呢?如果是單純的賣方責任的話是很容易認定的,主要是商品混凝土強度不夠、不凝固或凝固時間過長、開裂起灰等,但如果是施工方的責任或混合過錯責任的話,大多數情況下是難以明確和區(qū)分的。為此,各地方出臺相應的規(guī)定,但是對責任劃分的規(guī)定明晰程度也不一,其中湖南省住建廳的規(guī)定值得參考和借鑒。
湖南省住建廳2008年發(fā)布的《湖南省預拌混凝土質量管理細則(試行)》規(guī)定:生產單位對預拌混凝土生產及運輸(含泵送)質量負責,因預拌混凝土存在缺陷造成質量事故或他人財產損失的,生產單位應承擔經濟賠償責任及法律責任。如未按規(guī)定對進場預拌混凝土進行交貨驗收、見證取樣、標準養(yǎng)護、見證送檢等交貨檢驗及在操作中存在不規(guī)范等情形引起的質量糾紛、問題、事故則由施工單位負責,承擔經濟賠償和法律責任。
根據上述規(guī)定,我們可以看出,買賣雙方的責任劃分應該以混凝土質量問題發(fā)生的時間和階段作為標準,具體如下:
1. 生產與運輸過程中的質量問題由賣方(生產單位)負責;
2. 除生產、運輸之外的檢驗、施工、養(yǎng)護等其他操作過程中的混凝土質量問題由買方(施工單位)負責。
從法理的角度看,由混凝土的實際控制人來承擔質量責任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在生產與運輸過程中,生產商對于混凝土產品的控制力更強,而在混凝土交付施工單位以后,施工單位對于混凝土產品的控制力更強。從實務的角度看,如此規(guī)定,不僅可以便于劃分舉證責任,還有利于施工單位的規(guī)范施工,從而保證建設工程質量。
四、混凝土質量糾紛的預防措施
首先,混凝土生產公司要保證混凝土的質量?;炷临|量要符合建設部門關于工程質量驗收的標準和規(guī)范,如《商品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50107-2010)和《商品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驗收質量規(guī)范》(GB50204-2002)等。
其次,規(guī)范混凝土購銷合同。第一,要完善購銷合同中提出質量問題的時間。類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28天索賠失權,建議混凝土購銷合同中約定買方(施工單位)在混凝土強度檢測報告或者分部分項驗收報告完成后的規(guī)定期限內提出質量異議,否則視為質量合格或者施工單位喪失質量索賠的權利。這不僅有利于盡早發(fā)現和固定質量問題的證據,也可避免施工方在混凝土供貨完畢后惡意以質量問題為由拖延付款。第二,要完善多家混凝土廠商供貨情況下的責任主體。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經常出現兩家以上混凝土企業(yè)同時供貨的情況,此時,必須在混凝土購銷合同中明確約定供貨的范圍、部位、強度標準、尤其是交叉施工界面混凝土供貨范圍和強度等質量標準,避免質量糾紛發(fā)生時因供貨界面不清而無法劃分責任。第三,選擇和完善合同文本。目前,市場上的示范文本或標準文本較多,但是買賣雙方應該根據具體工程項目和混凝土購銷的實際情況選擇并完善合同文本,尤其是合同中的重點條款,如供貨時間、混凝土質量標準、混凝土驗收程序和標準、混凝土養(yǎng)護、混凝土檢測、違約條款、爭議解決條款等,最好不要在合同中留有空白,填寫的合同內容宜準確、詳細、有依據、可執(zhí)行性強。
最后,加強證據意識。發(fā)生商品混凝土質量糾紛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中規(guī)定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商品混凝土公司需要舉證施工方有過錯才行;可是現實中,除非有大面積的施工,商品混凝土公司不會長期派人到施工現場監(jiān)督施工過程,因此一般很難找到證據證實施工方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有過錯行為。因此,混凝土公司在供貨期就注意收集好混凝土質量檢測合格的證據,并派人隨即對施工現場進行拍照錄像,以留存施工過程的證據。有些混凝土公司會在實驗室設有現場服務工程師,凡大批量商品混凝土和重要工地,都有專人跟蹤服務,工程師全天在施工現場跟蹤監(jiān)督服務。對施工方違規(guī)操作問題,工程師都會馬上要求施工方改正,并在現場拍照取證,把有關資料發(fā)函到項目部簽收告知施工方。如此一來,施工方不會輕易指責商品混凝土有質量問題,在發(fā)生商品混凝土尾款支付糾紛時也不會以質量問題抗辯了。反之,買方(施工方)在接收混凝土時,也應該要求賣方提供開盤鑒定表等證據;同時,按照相關規(guī)范和施組、監(jiān)理的要求做好施工記錄工作,做到施工過程可控和可追溯,避免因舉證不能可能造成的混合過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筆者通過研讀混凝土質量糾紛案例,發(fā)現法院認定混凝土自身質量缺陷的比例很低,法院一般不會支持買受人的質量異議,因其認為買方提出質量異議的時間超過約定或合理期限、買方自行修復導致鑒定條件缺失、送貨時已經過取樣檢測等。因此施工單位更應做好施工現場收集、固定工作,積極證明自己已經按照相關合同、規(guī)范要求完成了相關義務,質量責任不是己方原因造成的。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后,混凝土行業(yè)雖然面臨著產能過剩等問題,但是也遇到了綠色環(huán)保產品、高性能混凝土、差異化產品、城鎮(zhèn)化等發(fā)展機遇。伴隨著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混凝土行業(yè)的發(fā)展已經由“以數量求發(fā)展”到“以質量求生存”的新階段,因此探析混凝土質量糾紛的成因并形成相應的對策是混凝土企業(yè)發(fā)展的應然之道。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xié)會法律專家委員會將與廣大會員一起跟蹤、分析、研究、總結混凝土質量糾紛成因與應對之道,為會員企業(yè)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編輯:徐潔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