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裝備國產化促進我國水泥結構調整

發(fā)改委網站 · 2011-03-16 00:00 留言

  2000年我國水泥產量5.97億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15%,濕法窯水泥占5%,落后立窯水泥高達80%。水泥企業(yè)9000多家,水泥產業(yè)技術結構、企業(yè)組織結構極不合理,亟需調整。

  在2003年之前,我國的水泥裝備主要依賴進口,建設一條日產2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投資在7億左右,進口設備用匯在1000萬美元左右;建設一條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線投資在16億元左右,進口設備用匯在3000萬美元左右。我國只能夠建設日產1000噸規(guī)模水泥熟料生產線,一條線的投資也需要3億元左右。當時我國水泥主要以落后的立窯水泥為主,為了調整水泥結構,促進水泥產業(yè)升級,發(fā)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為主要任務。發(fā)展新型干法水泥如果不解決“低投資、國產化、上大壓小”等問題,完成水泥結構調整的目標不可能順利實現(xiàn)。

  為了推進我國水泥技術裝備國產化,“七五”期間,國家采取科技攻關方式,設立科技攻關團隊,引導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設備制造企業(yè)聯(lián)合攻關,自主建設了我國第一條日產2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示范線,設備的制造由機械制造行業(yè)招標方式決定。通過“七五”攻關,日產2000噸以下水泥熟料裝備基本實現(xiàn)國產化。水泥生產線合理經濟規(guī)模為日產4000噸至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為了實現(xiàn)日產4000水泥熟料裝備國產化,在“八五”期間,國家組織實施了“日產4000噸水泥裝備國產化一條龍”技術開發(fā),“九五”期間,國家組織進行了技術完善和創(chuàng)新,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笆濉逼陂g,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又組織實施了日產8000噸和日產10000噸水泥裝備國產化。通過一系列的技術開發(fā)和攻關,我國日產4000噸、日產5000水泥熟料裝備已經完全國產化,徹底改變我國大型水泥技術和裝備基本依賴進口的局面。

  截至2010年底,采用國內技術和裝備建設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已經達到1300多條,日產4000噸、5000噸水泥生產線占60%左右,達到800多條生產線。2010年水泥產量18.7億噸,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達到80%,超額完成了水泥產業(yè)“十一五”規(guī)劃確立的70%的目標,水泥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技術結構已基本調整完成,徹底改變了我國水泥工藝技術和裝備落后的局面。

  同時,我國水泥產業(yè)國際競爭力也大幅提高,自主研發(fā)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已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并且已打入到歐美市場。目前我國的水泥裝備已占國際市場份額40%左右。到2010年底,采用我國水泥技術和裝備累計建成投產、正在實施和已簽合同的水泥成套生產線140多條,已經建成的生產線120多條,建設規(guī)?;径际侨债a2000噸至日產10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我國水泥技術和裝備在世界水泥產業(yè)發(fā)展中已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6 17:16:10